查看原文
其他

两平米小店入选《米其林指南》,只凭一碗油鸡饭

拾遗 包装范 2022-12-07

来源:拾遗(ID:shiyi201633)

新加坡牛车水,是旅人必访之地。

在著名景点佛牙寺的后面,藏着一栋不起眼的大厦——牛车水大厦。

这里,是新加坡人的美食天堂。

陈翰铭的“了凡”小店,就隐匿在大厦2楼某个角落。

不必担心找不到这家小店,

因为排队最多的那家,一定是它。


了凡本来是上午十点半才开业,

但每天9点半,店前就排起了长队。

买到食物时,往往是两小时后了。

有人专挑午饭时间来,这时人总该少点吧?

可是,排队的人依旧绕了好几圈,

慕名而来的食客仍然一波波纷至沓来。

了凡开业8年来,天天如此。

每天,陈翰铭几乎是见不到日光的,

他总是很忙。

早上5点半,陈翰铭就要去店里,

腌油鸡、烤猪肉、蒸油饭……准备营业,

那时,天还没亮。

晚上7点打烊,因为顾客太多,常常要延迟收摊,

回家时,天已经黑了。

从早上第一位客人光顾,到最后一只油鸡被买走,

陈翰铭几乎没有一刻空闲。

为何这么多人不远千里来此,只为吃一碗油鸡饭面?

“面条很Q弹,呲溜一下就能吸到嘴里,咀嚼起来好清爽。”

“非常入味,吃上瘾了,怎么都停不下来了。”

“鸡皮上的酱汁十分入味,时隔两年我都记得。”

“皮酥而不焦,肉嫩得无语,已不能用‘好吃’来形容。”

无论是清闲的大爷大妈,还是忙碌的上班族,

他们都甘心耐着性子等待一碗鸡油饭面,

因为他们知道,“想吃油鸡面,赶不了时间”。

为了做好一碗油鸡饭面,陈翰铭用了30年时间。

1965年,陈翰铭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普通村庄。

一家人勤勤恳恳,务农为生。

从小,陈翰铭就要操持家务,帮家人做饭,

因此,他对食物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和感情。

家里条件不好,陈翰铭15岁就没读书了。

毫无悬念,他选择的第一份职业是厨师,

在一家酒楼跟着一名香港师傅学习厨艺。

这个行当,他一干就是30多年。

陈翰铭看起来虽然瘦小平凡,

但踏实肯干,做事十分用功。

香港师傅便把不传之秘——制作油鸡的技艺教给了他。

当时,新加坡并不流行油鸡,

新加坡人的口味和香港人不同,

新加坡人更偏爱味道较甜,卖相比较黑的油鸡。

所以出师后,陈翰铭不断改良秘方,

终于研究出了适合新加坡人口味的油鸡。

然后在牛车水大厦开了间两平米的小店。

刚入行时,有前辈告诉陈翰铭,

“做厨师,能给予你最高评价的,是米其林。”

《米其林指南》诞生于1900年,

其公司评鉴员乔装成普通顾客四处暗访试吃美食,

然后将全球各地最好的餐厅列入《米其林指南》。

100多年来,《米其林指南》已成为全球“美食圣经”。

陈翰铭虽然也憧憬米其林,但仅仅只是想想而已:

“入选米其林的餐厅,除了有一流厨艺和绝佳菜肴,

还得有雅致的用餐环境和零缺点的服务。

而自己的了凡,只是一间两平米的路边店。”

但陈翰铭一直有个很固执的想法

“进不了米其林,但并不妨碍我用心做好每一餐,

顾客才是我永远的上帝,

我要把每个顾客都当作米其林的美食侦探。”

所以,从挑选鸡种到烤制油鸡,

每个步骤,陈翰铭都要亲力亲为、严格把关。

一切,都只是为了做出最美味的产品。

陈翰铭选用的鸡,

都来自马来西亚,

而且必须是肥瘦适中的嫩草鸡。

用醇香浓厚的老汤,慢火煨煮……

一层又一层地刷上多年琢磨,改良而成的酱料……

每一个细节,都做到极致。

炙烤油鸡,最考验技术,

火候拿捏必须要恰到好处。

火候太过,鸡肉发干发柴,会失去鲜嫩口感;

火候太浅,油鸡本身的原味则不能完全释放。

只有火候恰到好处,

鸡皮才能烤得赤红油亮、香脆可口,

鸡肉才能烤得滑嫩不油,酱香四溢。

虽然一直供不应求,但陈翰铭并没有去追求销量。

“我必须保证每一只油鸡的品质。”

配油鸡的面条和米饭,也不能随便。

对待顾客,一定要百分之百的用心。

在港式手擀面中,加入碱水,面条口感更有劲道。

这么多年来,陈翰铭一直坚持手擀。

而米饭,经过多次试验后选择了泰国香米,

一碗米饭颗粒饱满,粒粒分明,

如此搭配,才是油鸡饭中的上品。

对顾客,陈翰铭始终带着一颗敬畏的心。

两平米小店,常年油腻闷热,大多数摊主都穿汗衫工作。

但陈翰铭却始终穿着白色专业厨师装。

这样的行头,他有6套,

“哪怕一个小摊子,也要有专业的态度。”

渐渐,陈翰铭的“了凡”小店越来越有名,

他的油鸡饭面,成了的招牌。

2016年7月,陈翰铭接到一个电话。

“请您来参加米其林美食指南颁奖典礼。”

陈翰铭的油鸡饭面成功获评米其林一星。

“你在开玩笑吗?我只是一个小摊子啊!”

陈翰铭反复问了好几次。

但评委非常认真地告诉他:

“我们评的只是你的美食,不是你店的地方。”

100多年来,《米其林指南》第一次将头衔给了一个路边小贩。

30多年来,陈翰铭专注于料理一只鸡,

把一碗10元油鸡饭面做成了米其林料理,

把一间两平米小店做成了新加坡“大牌”。

“每一样食品都是学不完、做不完的,

无论是在路边店,还是在大酒楼当厨师,

都应该用心发挥,把每个食客都当成米其林美食侦探。”

这世上没有一流的食物,只有绝对用心的厨师。

虽然入选了美食圣经《米其林指南》,

陈翰铭并没有趁热打铁,借机涨价。

“这个价在牛车水大厦很公道。”他说。

他关注的不是利润的最大化,

而是真诚对待顾客,把每碗油鸡饭面做到极致。

这个出身农村的穷小子,

没去过新东方,更没去过法国蓝带,

他只知道:用心比技艺更为重要。

不要抱怨经济不景气,不要抱怨消费者苛刻,

哪怕只是一个路边店,哪怕你只卖一种产品,

一样能取得惊人业绩,成为受人尊敬的“大牌”。

关键在于,你有没有一颗“将产品做到极致”的匠人之心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